近年來,黨中央對非公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尤其是今年對非公經濟參與國企改革提出了明確的意見,非公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但非公有制經濟數據統計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經信委、工商、稅務、外貿和勞動等職能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對非公有制經濟進行基本統計,但沒有進行常規統計,特別是有的領域和行業缺少基礎統計數據,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統計部門在此基礎上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監測和分析存在覆蓋面窄、準確度低、時效性差的問題,沒有科學規范的非公有制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沒有可供遵循的統計指標標準,自行統計的基礎數據缺乏科學性、邏輯性、平衡性。
為此,建議進一步加強非公經濟統計,完善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統計工作,為助推非公經濟發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1、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經濟調查統計指標體系。由統計主管部門牽頭負責,涉及的相關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研究制定符合實際,能如實反映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規模、水平、結構狀況的一套科學、客觀的統計指標體系,全面覆蓋非公有制經濟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
2、整合統計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部門間的協調機制,促進部門間的分工合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搭建標準統一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非公有制經濟的統計數據。形成橫向聯系統計、經信委、財政、工商、稅務、勞動等多個職能部門,縱向貫穿市、縣(區)、鄉鎮的統計網絡體系,避免因多頭統計、多頭發布和口徑不一致而導致的行政資源浪費。
3、安排專項資金,組建專業統計調查隊伍。建議在服務體系專項資金中安排適當資金,開展課題研究、專項培訓,建立一支獨立的從屬于統計系統內部的基層統計調查隊伍。分層次培養一批專業分析人員,有計劃地抓好基層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業務素質,做好統計監測和生產經營分析工作。
4、引導和規范企業如實上報數據。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和民營企業管理部門要切實引導和規范非公有制企業數據上報行為。使企業能夠按照《統計法》和國家的有關規定,如實提供統計資料。同時,管理部門則要依法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上報數據的監督與管理。